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,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为了加强部队现代化建设,更新部队装备,下了很大决心,决定用国内自己的力量,生产军用战士皮鞋。
从制革制鞋行业来看,当时基本上是作坊的生产方式,以手工操作为主,总后勤部从国外买进四套比较先进的制革制鞋成套设备,使我国在这个行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,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即实现了制革制鞋生产的机械化,可谓是世界一流水平。其中一套安排在漯河“二〇七工厂”。
当时“二〇七工厂”在技术革新和技术开发方面有很多的特点,闯出了一条路子,为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。
产品的革新
工厂开展了新产品的试制和开发,项目是很多的,例如:开始的战士皮鞋是植物鞣底革做前掌和后跟,为增加使用期限改用沥青革皮底,由于使用上的不便,虽然耐磨性能好但容易打滑,后来又改用橡胶的前掌和后跟,既省又耐用,满足了战士的要求。 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上的革新。一九五六年我国空军急需配套的阻油皮碗革,这种皮碗革是进口的。其中最大的难点是工厂不具备生产皮碗革的条件,因为质量标准要求,这种皮碗革在油中浸泡二十四小时不变形,所以试制任务是很艰巨的,当时的试验室经过反复试验,终于成功,为解决皮碗革的大量生产做出了贡献,解决了我国空军配件的一个问题。 设备和工具的革新。引进的设备产量高,质量好,但消耗的配件不好买到。工厂开展设备和工具的革新,效益明显,潜力很大,例如,根据伸展机刀辊伸皮的原理,创造性地改进出手提式伸展机,用于手工伸展皮革的操作,经过了几次反复,成功地用于生产,提高了产量,保证了质量,减轻了劳动强度,为皮革生产的单位所推广。
“二〇七工厂”在技术方面的改革与创新,它是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,实现增产节约,全面完成生产计划任务的重要手段。


